主要内容
央视网消息 金秋十月,蟹肥膏黄。近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13万亩螃蟹养殖基地迎来集中丰收期,一只只体型饱满、蟹黄肥厚的螃蟹从塘中被捕捞上岸,成为秋日市场的 “抢手货”。
清晨,宣州区水阳镇吴村的塘口薄雾未散,养殖户孟强早早划着泡沫船穿梭在塘间,逐一收起前一晚下好的地笼。打开地笼的瞬间,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螃蟹争相爬出。今年是他养蟹的第七年,这 60 亩蟹塘就是他家的“聚宝盆”。
在水阳镇水产销售门店内,20多个工人分工明确、动作娴熟,分拣、捆扎、称重、装箱等流程有条不紊地推进。打包好的螃蟹被整齐地码放在泡沫箱中,箱内放上冰袋,确保螃蟹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
宣州区围绕河蟹产业全链条发展下足功夫,从优质蟹苗选育、标准化幼蟹培育,到科学成蟹养殖、精细化加工销售,逐步构建起一条覆盖 “产、供、销” 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当地还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注重水质管理和饵料优化,既提升了螃蟹的品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据统计,今年宣城市宣州区蟹塘总面积达13万亩,预计可产出成蟹1.3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8亿元。“小螃蟹”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总台记者王利 陈志猛 央视网记者 张宣剑)
编辑:王帅
责任编辑:张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