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近日,浙江温州泰顺、永嘉等山区的猕猴桃上新货架,丰收背后有不少“科技密码”。

在泰顺县筱村公社的猕猴桃种植基地,一颗颗饱满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果型匀称,色泽诱人,散发着淡淡的果香。这些优质的果实正是得益于基地新搭建的智能大棚。长期以来,泰顺红心猕猴桃都面临露天栽培产量低、品质不稳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今年当地为果园量身定制了全新的防雨伸缩式大棚。这种智能“晴雨伞”,可随天气变化自动收展。雨天展开遮雨降低果树湿度,防止猕猴桃发生溃疡病,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晴天则可一键完全收起雨棚,让果树充分接受光照。此外,大棚还安装有智能感应装置,当系统监测到风力超过8级时,大棚会自动关闭收缩,有效避免台风带来的损害。

据统计,泰顺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47万亩,年产值突破1.3亿元,带动就业超3000人。泰顺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庆朝说:“避雨栽培推广实施以后,亩产可以增加到一倍以上。现在的标准园甚至提高了三倍以上,亩产能提高2吨。”
在山区永嘉县大若岩镇和岩头镇,猕猴桃也喜获丰收。今年,永嘉当地对种植户的种植技术进行了培训提升。在专家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下,开展花粉水悬浮液授粉技术。采用授粉新技术,不仅节省了人工,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也有了提升。 “今年用这个机械授粉,人工成本省了不少,产量也比往年要高,整个产量大概有五六万斤左右。”大若岩镇种植户李大克说。(总台记者 张延 韩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