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近年来,宠物经济高速增长,宠物食品、用品、寄养、医疗、保险甚至殡葬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然而,不少消费者也遭遇到一些消费“痛点”,例如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服务体验差距大、价格收费不透明等等。
近日,江苏省消保委联合南京、淮安、扬州、镇江四地消协以及苏州消保委开展了“宠物经济消费调查”,并于近日发布了《宠物经济消费调查报告》。在消费过程中,哪些钱值得花?又有哪些“坑”要绕道?
江苏省消保委此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线下体察及消费舆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线上累计回收有效样本761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宠物类型选择上呈现多样化特征。其中,饲养猫的受访者占比最高,其次是狗,鸟类和水族类以及小型哺乳动物、爬行类动物的饲养占比相对较少。在宠物食品方面,84.68%的受访者近一年内购买过宠物食品,其中每月支出300-499元的占比最高,达到33.66%。
江苏省消保委投诉部主任傅铮介绍,调查结果显示,宠物食品、用品领域存在着“高需求、低信任”的矛盾。其中,48.85%的受访者认为宠物食品的核心“痛点”为质量不稳定,产品质量与安全隐患问题时有发生。调查问卷数据显示,39.45%的受访者反馈宠物食用宠物食品后出现过“食欲减退”现象,30.29%的受访者反馈宠物出现了“毛发”问题,27.27%的受访者反馈宠物出现“皮肤过敏”问题,18.98%的受访者反馈宠物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
此次调查的消费舆情分析部分涵盖了2024年9月1日到2025年8月31日江苏省内涉及宠物用品、宠物医疗、宠物保险、宠物殡葬四方面的信息,共计25029条。
江苏省消保委工作人员何女士作为消费者体验员参与了线下体察。何女士表示,部分宠物食品存在夸大产品功能的行为,部分宠物用品存在材质、功能和产地等信息虚构的问题。“部分经营者为追求销量,通过夸大功能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如宠物粮在宣传中表示含有鲜肉,展示的配料表上原料组成前两位是鲜鸡肉和鲜鱼肉,而实际配料表原料组成前两位为鸡肉粉和鱼粉。”何女士告诉记者。
在宠物医疗方面,傅铮表示,当前我国宠物医疗需求旺盛,但在市场红火的背后,仍存在资质不全、收费混乱、过度诊疗、维权困难、实际理赔较难等现象。
有江苏网友称其在网络平台某宠物保险投保,宠物生病去了指定医院治疗,然而在理赔时,却遇到了被要求重复提交材料、宣传中的“3天快赔”变成“13天赔付”、客服拖延赔付时间等问题。
报告认为,我国宠物消费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还有待完善,部分宠物消费领域缺乏统一定价标准,乱收费等问题突出。本次宠物消费体验员、江苏省消保委工作人员何女士表示,部分医院在利益驱使下,实施过度医疗,开展不必要检查、使用高价药品,且不提供详细费用清单或手术记录,消费者难以核实费用合理性。宠物医疗领域的“看病贵”“收费标准不统一”“误诊与过度诊疗”等现象也导致宠物险赔付率居高不下,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
此次“宠物经济消费调查”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规范价格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加强监管的呼声最高。对此,傅铮建议,应尽快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宣传、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行业标准,尤其是尽快明确收费标准。她指出,相关行业协会应组织专家和企业代表,探讨制定宠物寄养、医疗、殡葬等服务的统一价格标准或参考价格范围,明确各项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收费标准,确保价格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为消费者提供明确消费指引。(总台记者 钱成 江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