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曾是盒马从0到1的拓荒者,深度参与门店扩张、供应链建设与区域市场开拓,更以“盒马一姐”的魄力推动企业融入地方经济。作为中国新零售领域的标杆企业,盒马的每一次战略转身都牵动着行业目光。在盒马成立十周年、联合创始人团队全员谢幕的节点,央视网特别对话盒马联合创始人、公共事务部负责人沈丽,聊聊她的“盒马十年”和“颠覆性”的下一个十年。
记者:用两个词来形容交接完离职手续后的心情。
沈丽:“峥嵘岁月”“心潮澎湃”。用“峥嵘岁月”致敬自己与盒马“伴随式成长”的这十年。用“心潮澎湃”表达对我自己未来十年即将踏入的全新领域的憧憬,蠢蠢欲动,觉得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记者:今天的盒马,已成长为中国新零售领域的标杆企业,能给我们回忆一下十年前的盒马吗?
沈丽:那个时候的盒马,只是“饿了吗”上的一家“外卖小店”,我们为了让上班族“吃好点”,基于一步步解决问题的思路,才有了今天店仓一体、现场加工、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的全新零售模式盒马鲜生的样子。
记者:盒马第一家线下门店金桥店落地后,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事,请跟我们分享下。
沈丽:盒马鲜生正式亮相后,金桥店就成了中国“新零售第一店”,甚至还催生出一个专门的旅游参观线路,叫“中国新零售一日游”,就是参观金桥店。还能经常看到来自其它国家的旅行团在店内参观、选购,曾经我们争相效仿别国零售模式,今天他们反过来因为中国零售的“最快30分钟送达”、极致新鲜等各种创新理念来学习,听着他们在门店用外语交流讨论,那会儿心里是很自豪的。
记者:盒马这十年,敢于“吃螃蟹”,有没有哪件事令您印象最为深刻?
沈丽:盒马鲜生的诞生。盒马鲜生在当时是一个集超市、餐饮、物流、电商于一体的“四不像”的业态,才被叫做“新零售的代表”,拿到的是国内首张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于一体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当时的现场加工,超市内设置餐饮区域都是一个首创,如果按照传统模式和规则来审批,就没有新零售这个物种,如果按照我们的动线和设计就会挑战到现有的制度规则。
我还记得当时去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停和老师们解释,为什么要做?打算怎么做?现场模拟、可能的风险等等,很庆幸在上海浦东这样的创新土壤下,最后的政策突破让盒马开出了第一店,“盒马鲜生的诞生”也成为了上海浦东营商环境创新改革的十大案例之一。
记者:离开盒马后,您给自己设定了怎样的“静音期”?
沈丽:确实会先休息一下,然后再出发。我是一个喜欢创造的人,而且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擅于解决问题的人,我也想活泼泼像个年轻人一样,回到自己的“出厂设置”,再来一次。未来我会聚焦在关于“人”的事业上,会先从职场心理出发,期待有一天,能让天下没有心累的创业者、老板、员工和组织。
记者:未来投身的事业,是否在盒马十年中就已埋下伏笔?
沈丽:有,“花花讲堂”的种子源于疫情期间,大家压力都很大,很多同事反馈特别焦虑,基于大家的情绪状态,我们就开了一期线上分享“如何看待疫情期间集体负面情绪带来的个体焦虑”,来舒缓大家的情绪和焦虑,从中发现上班人的精神状态蛮重要的,大家反馈很有帮助,这种正向反馈对我个人来说也很重要,种子就种下了,后来就慢慢走到线下去分享,包括也一直有同事过来找我聊聊心里的想法,从最初的情绪焦虑、很丧的状态,恢复到平静和充满希望的心理状态,再回到工作岗位上去。然后我慢慢根据一段时间大家感兴趣的共同话题,焦虑的点,人际关系的困惑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享,就自然而然有了一个职场心理的分享体系,包括也有外部的职场人士、企业家过来听和参与讨论。
记者:有什么话想对2016年那个在金桥店熬夜布场的沈丽说?
沈丽:“亲爱的,你很棒,这10年不负韶华,和大家一起努力让食材新鲜,下个十年,请努力让人们的心灵保‘鲜’,撸起袖子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