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 现在正值北京小麦收获期,6月25日,北京市玉米小麦智能农机装备推广田间日活动举办。
多台智能农机装备在现场集中亮相,展示了耕、种、管、收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新能源动力装备首试用、无人驾驶小麦收获、无人驾驶玉米电驱播种、作业质量监测控制、装备智能化改装提升等玉米小麦全程智能化技术与装备,不仅可有效提升播种、施肥、农药喷施、收获等环节的标准化作业水平,减少劳动力投入,还可以降低对机手经验和操作水平的依赖,推进现有农机装备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无人驾驶小麦收割机小麦收获作业
活动现场,无人农机集中作业成为焦点。柴油、电动动力的国产大马力无人驾驶拖拉机,通过路径规划自主作业,自动完成行走、转弯等动作,支持农机具全自动控制,可实现耕整地播种的无人化作业。相较于传统农机,作业效率提高15-20%,土地利用率提升2%。小麦无人收获机支持手机遥控app作业,控制车辆行走、收割、脱粒、卸粮,还支持远程点火熄火、加速减速控制、自动掉头入堑,实现小麦收割的无人化作业,降低对农机手技术与农忙时节人力依赖。同时,电动拖拉机的应用将减少燃油消耗与尾气排放,以绿色生产技术助力农业低碳转型,让无人化作业兼具高效与生态价值。
此外,高性能播种机是玉米种植的关键装备,是大面积提高单产的重要一环。在对其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之后,搭载实时电驱电控系统,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播种株距,为单产进一步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加装监测终端,可精准实现漏播报警、粒数统计,精准记录并上传作业面积、作业图像、作业轨迹等数据,下一步将实现耕种管收全程农机作业实时监测和大数据的积累应用,建立玉米小麦生产智慧云管控系统,实现农机生产智慧管理、分配调度、作业质量评价,驱动玉米种植生产效能升级。
高地隙宽幅精准打药机精准施药
据了解,今年“三夏”期间,北京市首次启用“小麦收获作业大数据指挥平台”,通过北斗导航定位终端实时监测跨区作业收割机台数、作业面积和位置,动态掌握全市麦收进度,显著提升智能农机装备管理水平。
目前,北京市已推广应用高性能精量播种机300余台,加装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和作业监测模块的智能装备2059台,覆盖了全市80%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总台记者 魏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