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盐碱地上的特别“春耕”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5-03-18 16:22:10
央视网 | 2025-03-18 16:22:1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 黄河三角洲地区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是多种珍稀鸟类在长距离迁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停歇点。但是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时间短,加上黄河上游来水量减少,淡水湿地极易退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东营市通过开展盐地碱蓬及海草床修复,625公顷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获得修复,实现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

3月16日,在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永丰河南盐地碱蓬及海草床修复项目现场,大型拖拉机在沿海滩涂里来回穿梭,进行浅层旋耕,工作人员将盐地碱蓬种子播撒入土。而在以前,这里还是成片的互花米草。互花米草繁殖能力强,导致这里的原生植被生活环境被侵占,鸟类觅食、栖息生境大幅减少,生机盎然的“蓝色海洋”变成了静悄悄的“绿色荒漠”。

从2021年开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刈割、围淹、翻耕等方式开展综合治理,地表植株基本清零。但互花米草种子广泛撒播,生命力极其顽强,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死灰复燃。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了总投资5870余万元的永丰河南盐地碱蓬及海草床修复项目,通过种植盐地碱蓬等湿地植物,进一步提高湿地植被覆盖率。

盐地碱蓬改良过的滩涂,能生长出芦苇、菖蒲等其他植物,有利于丰富海岸植被群落。种子、茎叶等可以为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鱼类等提供食物,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截至目前,整个工程基本完成,625公顷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获得修复,后期将持续进行养护,确保改善近岸海域水质环境。(总台记者 贾林 曹霄飞)

编辑:王天放 责任编辑:张晓琳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阅读:山东东营:盐碱地上的特别“春耕”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